时尚
- 奢侈品集团永不止步的收购浪潮[ 2014-04-25]
- 英报称奢侈品等同于中国人:销售额占35%[ 2014-04-03]
- 厄齐尔=阿森纳的穷人奢侈品 弃用两难温格陷困局[ 2014-03-03]
- “独二代”成“独一代”新奢侈品[ 2013-11-06]
- 奢侈品“讨好”中国人频失手:土豪金龙无人问津[ 2013-11-16]
奢侈品和高仿品之间:手工制作“异军突起”
当下,大工业时代带来更多的批量化复制,消费者躁动的心开始逐渐习惯于快餐式的产品体验。突然有一天,你停下快速的脚步,看着周围各式奢侈品的LOGO在眼前晃动,发觉原来指尖上那些独具的匠心,才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焦点。
手工艺的奢侈品 手艺传承
广州市中心,太古汇方所书店。偌大的书店玻璃印着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随风合唱中隐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听”。
方所内汇集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多个元素。诗人也斯的这句赠语,也体现了这个书店的与众不同。新晋手工皮具独立品牌制作人笑笑的作品,也陈列在这个商店中,准备随时被有缘人选中、带走。
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行简短的寒暄之后,笑笑打开了话匣。当谈到制作手工皮具及独立品牌时,这位戴着黑框眼镜、一身中式打扮的北方汉子有不少话要说。
“按照目前的制作工时,一个爱马仕工匠大约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缝制两个皮包。而在广州,一个成熟的中国工人缝制一个皮包所用的工时绝对要少于爱马仕的工匠,但中国工人的手工质量却能不亚于爱马仕的工匠,这从一些品质较好的高仿奢侈品的缝边就可以看出来。”
实际上,广州匠人的手艺一直流传至今。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广州就已经成为著名的通商口岸,南来北往的商人们在这里交易,熙熙攘攘,热闹无比。
位于古广州地域内的越秀区是古城商都的发祥地,民间传统手工艺特别多,如濠畔街酸枝业作坊、濠畔“乐器街”、大新路象牙雕刻、醒狮扎作等,还有乐器用品店、炭相瓷相店、珠宝玉器店,状元坊的戏服、广绣、大德路的广彩等这些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手工店。
其中又以象牙雕、广绣(又名粤绣)较为出名。据史籍记载,唐代时广东有个14岁的女艺人卢媚娘,在一尺见方的绢上,绣出了七卷《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这可说是粤绣最早的记载。而各种巧夺天宫的象牙雕刻,也正是出自广州各家小手工作坊的匠人们之手。这些作品或商品,都极度需要依靠耐心、手工才能出精。
责任编辑:杨海虹